ENGLISH
一个中国戏曲史上的传奇-豫剧马金凤马派艺术
日期: 2024-01-18 来源:火狐体育平台app下载

  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是陈素真的时代,五六十年代是常香玉的时代,而八九十年代则成了马金凤的时代。他们能各领风骚几十年,靠的是他们的演唱实力与机遇。

  陈素真以《三上轿》、《春秋配》唱红开封后,遇上了才华横溢的“戏痴”樊粹庭,为她量体裁衣,先后写出了《柳绿云》、《涤耻血》、《女贞花》、《义烈风》、《三拂袖》等戏,把她捧得红的发紫。还不到二十岁,“豫剧皇后”、“梆子大王”、“河南梅兰芳”的桂冠就戴在了她的头上,可谓是无人能比,风光一时。

  常香玉虽十四岁就以一出《(六部)西厢》唱红了开封,与陈素真、司凤英一起被评为豫剧“鼎三甲”,但声名却一直掩盖在陈素真的光环之下。抗美援朝开始后,丈夫陈为她编写了《花木兰》,这才出现了转机。她率领“香玉剧社”,带着这出戏走南闯北,用她富于激情的唱腔,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喝彩,也为她赢得了声誉和地位。当然,毋庸置疑的是她在“红白花”等剧中表现出的演唱实力。

  马金凤能在陈素真、常香玉之后成为豫剧的领军人物,一方面靠她在“一挂两花”中清脆嘹亮的唱腔,靠她五次带着大戏进京演出,靠她拍摄了三部戏曲艺术片,成为继常香玉之后又一位在全国叫得响的艺术家。另一方面靠的是她的好身体,造就了她的艺术生命比别的豫剧名旦都要长,人称“洛阳牡丹”。

  这里用“某某时代”代指,显然是指其人引领了那个时代,是那个时代豫剧的领军人物,或是说那个时代的河南戏里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领袖。

  马金凤在豫剧舞台上驰骋拼杀了近百个年头,一生演过大小剧目500来个,成为常香玉之后,在全国名声最大,影响深远的艺术大师。

  豫剧大师马金凤,原姓崔,小名金妮,河南省洛阳市人,1922年出生于山东省曹县。6岁随父学河北梆子,7岁登台配戏,9岁改学豫剧。14岁正式登台担当剧目主演,早期艺名“花蛾子”,40年代末唱红于安徽省界首市,绰号“盖九州”,代表作有《穆桂英挂帅》、《花打朝》等。曾任商丘、洛阳豫剧团团长,中国戏剧家协会名誉理事,中国剧协河南分会副主席。

  马金凤嗓音明亮纯净,清脆圆润,音质坚实、柔韧,唱法上以假声为主,真假声结合运用;唱工以大段叙述性“豫东调”、“二八板”为其擅长,吸收山东梆子的音调加以融化;唱腔结构严谨,旋律简练、朴实,节奏明快、舒展,技巧娴熟。其特点刚健豪爽,深入浅出,蕴藉醇化。

  马金凤饰演的角色年龄都比较大一些,她的做派有别于其他演员,没有花旦戏的梳洗打扮、穿针引线等表演。除了《花打朝》中王月英的“三进三出”、“吃鱼”等表演,借用了彩旦的表演技巧,比较夸张外,其他戏中的表演都比较含蓄和内敛。马金凤演的穆桂英溶融青衣、武旦、刀马旦等表演程式为一炉,独具匠心地创造了适合剧情人物需要的“帅旦”这个新的艺术行当,成功地塑造了气宇轩昂、雍容大度、巾帼英雄穆桂英的艺术形象。

  《河南日报》曾这样评论她:“她的一出《穆桂英挂帅》响彻神州大地,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霜愈加高亢清亮;她是豫剧六大名旦中唯一仍活跃在戏曲舞台上的表演艺术家,整整80年,这朵“洛阳牡丹”一直灿烂盛开;她创立的豫剧马派“帅旦”艺术如今薪火相传,成为跨世纪的民族艺术瑰宝。”

  与陈素真和常香玉两位大师相比,马金凤属于“大器晚成”型的那种,她成名较晚,但成名后是“持续发酵”时间最长的演员。

  早在建国之前,陈素真以“豫剧皇后”、“河南梅兰芳”、“梆子大王”等三顶桂冠已红得发紫,常香玉已挤进“三鼎甲”,令人刮目相看,马金凤虽有“界首四大名旦之一”的称谓,但与陈、常相比,还无力与之比肩。常香玉真正成名是在《花木兰》之后,马金凤在1953年凭借《穆桂英挂帅》演出才名声大噪。这两出戏相继被拍成电影,而《穆》剧影响比《花》剧要差一些。直到80年代初,她的《花打朝》、《花枪缘》又被排成电影,才在全国为众多戏迷所拥戴。在其他五位名旦相继去世后,她依然风火在舞台上,才凸显了她的价值与存在,成为享誉全国的豫剧大师。

  上世纪三四十年代,豫剧的各大地域流派开始步入相互融合阶段。这种态势的良性发展,成就了常香玉等一代名旦,也成就了马金凤,使她有机会学习豫剧各地域流派的精华。

  阶段一:她八岁那年随父母来到开封,一位在国民舞台演出的义成班演员从此路过,看到他们基本功扎实,表演得有模有样,就向掌班杨金玉和主演马双枝夫妇推荐。杨金玉收留下他们,让她的父亲(原是河北梆子武生)教学员们练功,马金凤则跟着学河南梆子戏。第二年春天,马金凤正式拜名旦马双枝为师,学了《花打朝》、《闹山窝》等戏。

  阶段二:一年后,几经变故,父亲死去,她被转卖三次,最后又在开封城东招讨营卢殿元班学习一年,期间遇上了一位恩师管玉田。马金凤在卢殿元科班学习期间,虽然吃了不少苦,挨了不少打,甚至还曾挨家挨户“唱门”乞讨,但在管玉田等老师的教导下,学会了《三上关》、《三娘教子》、《火焚绣楼》等戏,开始随戏班四处演出。

  阶段三:抗日战争开始,为逃避战火她从豫东来到豫西密县,加盟老艺人燕长庚、翟彦生为主演的戏班,长达六七年,受到豫西调名家的指教。

  在马金凤学艺期间,曾投奔在郑州演出的著名演员司凤英(豫剧“三鼎甲”之榜眼)的班子。那时马金凤嗓子还没有练成,在司凤英的戏班里只能扮演配角、跑龙套,但司凤英对她多有照顾,马金凤也跟着司凤英学到了豫剧祥符调的许多“真经”。马金凤进入兰考戏班期间,戏班曾邀请著名祥符调生、净行演员赵顺功担任主演。赵顺功看马金凤身世可怜,是个可造就之材,曾对她多方关照,详加指点。名演员施景春也对她多有关照和帮助,马金凤受益很深。这些经历,对她一生的艺术成都有一定的影响。

  学艺路上,她确实遇上了许多关爱她的名家。她不存在门户之见,祥符调也好,豫东调也好,豫西调也好,见好的东西就学,为她日后成门立派,成为一代艺术大家奠定了基础。

  马金凤自幼嗓子不行,致使她登台虽早,却总唱不出来。1934年父亲去世,马金凤母女闻讯赶到兰考时,父亲的新坟上已经萌发细嫩的草芽。母女二人跪在坟前接连哭了几天,马金凤暗下决心,一定要刻苦学艺、练嗓,有所成就,以安慰父亲的在天之灵。

  她深知,一定要坚持五更时分到空旷有水有树的地方喊嗓。兰考是个风沙侵害严重的地方,找这样的环境谈何容易?于是马金凤母女想了个办法,每天抬着个罐子里面装满水,到一个空旷的地方让马金凤对着罐口练声。马金凤在母亲的陪伴和督导下,一边跟随戏班演出,一边坚持凌晨到父亲的坟旁练声。日出日落,寒来暑往,这一坚持,就是三年。这期间她学会了《老征东》等好多大戏。

  三年中,马金凤天天趴在水罐上喊嗓,额头压出一道深深的辙印,至今犹存。至于这种练声方法是否科学,我们不去管它,但三年过去了,马金凤终于喊出了一条宽厚洪亮、清脆悦耳的“金嗓子”。这条嗓子清脆圆润,高低自如,水灵通达,让马金凤受用终生。

  马金凤小时候学戏,也扮演过花旦、闺门旦等角色,但她的主攻方向是青衣、刀马旦和老旦,常演一些上了年纪的妇女角色。特别是她早年就学会了《老征东》(即《穆桂英挂帅》的原本)及《三上关》等一些豫剧传统老戏,多扮演像穆桂英、樊梨花等古代巾帼英雄。解放后根据《老征东》改编的《穆桂英挂帅》大获成功,1956年进京演出,有人在座谈会上提出:这是个啥行当?小旦太小,刀马旦太年经,老旦又不老。马金凤根据她长期的演出经历,她的穆桂英融青衣、武旦、刀马旦等表演程式为一炉,甚至吸收了武生的表演程式,又结合穆桂英有了一些年纪,她脱口而出:干脆叫“帅旦”吧。这引起了与会者的一致赞同,从此,“帅旦”这个行当就得到公认。

  行当是戏曲中一类角色的总称,私认为,“帅旦”作为一个行当也绝非单为《穆桂英挂帅》的穆桂英而设的。这个行当是对刀马旦的细分,它包含了扎大靠、身为元帅的巾帼英雄的一类戏曲角色,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穆桂英、樊梨花等人物。如果豫剧《穆桂英下山》的穆桂英还没有升至元帅,不能列入“帅旦”,那《破洪州》中的穆桂英归入“帅旦”已经绰绰有余了。《十二寡妇征西》中的佘老太君当然应该属于“帅旦”之列。在《三上关》、《老羊山》、《青铜山》等戏中,樊梨花也应归入“帅旦”,甚至赵匡胤戏系列中的《斩龙袍》之陶三春,《下南唐》中之刘金定都应划入“帅旦”。

  虽然马金凤已练就了一副好嗓子,但这只是她成为名旦的一个重要条件,因为好嗓子并不等于唱腔好,唱腔是一个演员四功(唱念做打)之首,特别是在重唱的豫剧中更是如此。说一个演员唱得好不好?唱的有没有韵味?首先要搞清字与腔这两个演唱中的基本要素,字是腔之根基,腔是字之依托,而韵味则是游离在声腔之上的一种艺术境界。一个演员要想唱得好,除了所必需的天赋条件(个头、扮相等)外,必不可少的就是对戏曲的悟性及自身的灵气。

  而马金凤在吐字、行腔方面确有独到之处,使她的唱腔显现出鲜明的清脆、明亮、圆润的特点;

  (1)着力轻巧,吐字清晰。她的咬字很见功夫,不见她多么费力去“咬”字(咬字首、字身、字尾)的痕迹,却能吐得很清楚。她讲究字音的平曲升降,语音的轻重缓急,却能字字饱满,句句圆润,即便在快语速中也能听得一清二楚。

  (2)尾音干脆,旋律明快。经常听马金凤唱腔的戏迷会发现,她运气巧,归韵俏,特别是尾音干脆,很少使用咿咿呀呀的长拖腔,更不多加衬字来“衬腔”,这使得她的唱腔特别明快。从头到尾,几乎每句后面都是嘎然而止,干净利落,整段戏明快流畅,节奏鲜明。

  (3)似唱似说,轻松自如。有些演员唱起来十分卖力,常常气喘吁吁,显得很累。与此相反,马金凤的行腔走板都属于“轻巧”型的,她从不张大嘴唱戏,更不捏腔捏调,而是能很轻松地唱得委婉动听,并常常在戏中夹杂着似唱非唱,又似说非说的东西,把说和唱紧密揉合在一起,这应该是她的唱腔的另一大特点。

  (4)平中见奇,俗中见巧。马金凤唱腔风格都极其传统,甚至在某些人看来有些“土”。但她平淡的唱腔绝不像白开水那样索然无味,她在吐字、行腔、归韵等方面很讲究,每个字、每个音符怎样唱,怎样控制高低,都做了精心的设计。于是行腔走板中随处可见俏丽的甩腔和婉转细腻的腔弯,于细微处凸显出她平中见奇、俗中见巧的唱腔特点。

  马金凤的戏与豫剧其他名旦的戏也有较大不同。从行当上说,以演青衣、帅旦、老旦为主,多演古代中、老年妇女。从戏的感彩上说,不善于演悲情戏。我只发现她早期主演过《窦娥冤》中的窦娥,与《同根异果》两出悲剧,老实说也不怎么出彩,因为其嗓音不适合唱哭戏。所以在她的戏中没有大腔大口的哭诉,不符合当今流行的动情动色的哭戏唱法,更没有歇斯底里的呼叫,这也从另一方面凸显了她戏路轻松、明快、喜庆的风格。(听说后来崔派高徒张宝英的《寻儿记》就是马老给的本子,感谢这种艺术的提携,为我们河南戏又增添了一部好作品)

  马金凤在其演唱时有两个习惯:一是习惯唱豫剧的二八板(包括其变式),二八板速度快,很适合唱大段的叙事性的长段子;二是习惯在起腔唱时留半个拍子,常给唱段留下了大气、稳重之感。这两个演唱习惯与她的整体风格相辅相成,相得益彰。

  戏曲中“唱念做打”四功之“做”,指做功,做功泛指表演技巧,一般又特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。演员在创作角色时,手、眼、身、步各有多种程式,髯口、翎子、甩发、水袖也各有多种技法,灵活运用这些程式化以突出人物性格、年龄、身份上的特点,并使自己构造的艺术形象更成功。马金凤饰演的角色年龄都比较大一些,所以她的做派有别于其他演员,没有花旦戏的梳洗打扮、穿针引线等表演。除了《花打朝》中王月英的“三进三出”、“吃鱼”等表演,借用了彩旦的表演技巧,比较夸张外,其他戏中的表演都比较含蓄和内敛。例如,《穆桂英挂帅》中“接印”一场里,通过水袖、圆场等一些形体动作,深入刻画了穆桂英的复杂心理;《花枪缘》最后一场里,又通过与罗艺对花枪等动作,把对罗艺的爱恨情仇表现的无以复加,且动作处理细腻入微,常常引起观众会心的笑声。

  马金凤的念白也很有特色。有人说她善唱而念白不行,这应该是一种曲解。在她的戏中确实很少见大段大段的、抑扬顿挫的念白,但她的念白都是根据剧里面的人物而设计的,在不同戏中有不同的处理方法。

  纵观豫剧旦行唱腔,就其唱法上来说大致可分三个阶段。解放前属于第一个阶段,现存唱段极少,但六大名旦解放后录制的而解放前早已唱红的戏也应该列入此阶段,如陈素真的《春秋配》、《三上轿》,常香玉的《拷红》,崔兰田的《秦香莲》、《卖苗郎》,以及本文将要介绍的马金凤的几出戏。这些戏大部分老腔老调,代表了豫剧自男旦消失后,第一代女演员的唱法。第二个阶段从建国后到文革结束后,之后就是第三个阶段了。这三个阶段时代脉络清楚,常听戏的戏迷一听就能听出来其不同之处。现在我们谈戏曲的传承,就是对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初期所演传统戏的继承和发展。

  而马金凤的戏,大多数都属于第一阶段。就拿她的三个代表作品来说,《花打朝》是跟她的奶师马双枝学会的,只是当时并没有演出,后来演出了,又经我省著名编剧何凌云改编,著名导演杨兰春指导,七奶奶的化妆也由彩旦改俊扮,按花旦穿起了小衣包,为戏增色不少。她十二三岁上就学会了《老征东》(《穆桂英挂帅》原本),是她创新的第一出剧目。至于她的《对花枪》是何时学会的,就无从得知,只知道她上世纪50年代就演出这出戏,70年代末又请宋词整理加工,易名《花枪缘》,自此成为她的代表作品。这样说来,她的三出代表作都是豫剧的传统老戏,后来经过她和专家的创新,经过一番打磨、改造,立意上、唱腔上、表演上都有所创新,才有了今天的面貌。

  马金凤的艺术宝库中,有许多古香古色的珍品,其数量之多位于六大名旦之首。如《三娘教子》、《三上关》、《罗焕跪楼》都是解放前就会唱的戏,《十二寡妇征西》(《五世请缨》的原本)、《杨八姐游春》、《窦娥冤》、《同根异果》,及“文革”期间的《红云岗》、《野火春风斗古城》等虽是解放后才排演的戏,但却延续了她原来的演唱风格。

  纵观她的戏,似乎更侧重于传承,而创新不足,唱腔中老腔老调多了些,而不见新的东西。在我看来这种看法有所偏颇,她的三部代表作里都记录了她的创新和发展,她的《穆桂英挂帅》曾尝试了交响乐、电声乐的伴奏,其他戏中也不断有所革新,只是不善于形色表露于外而已。

  现今马金凤已年逾九旬,目前的身体健康情况也非常好,我们期待着她能活到一百多岁,成为豫剧的一枚“活化石”。但现在她年龄确实是大了,再让她做什么贡献也都不现实。在家由儿女们伺候着,颐享天年,能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,让戏迷们常常看到她的身影也就够了。最后祝愿马老健康长寿,永葆艺术青春!

  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  “六个强大”看金融高水平发展最新定调,时隔25年后,中央再以金融为主题专题研讨

  国盾量子(688027)3325万股限售股将于7月10日解禁上市,占总股本41.45%

  置身当代丝路时空 “驼铃声响——丝绸之路艺术大展”在京呈现400余组珍贵文物

  美女网红当小三毁闺蜜恋爱!自称不知买服务是她男友,曝狗血线岁网红摆摆去世,患克鲁宗综合征,因长相被网暴!

  佛州留学生这下惨了!中国计算机博士被迫退学,别再说和我们无关了......

  置身当代丝路时空 “驼铃声响——丝绸之路艺术大展”在京呈现400余组珍贵文物